真空泵真空度无法达到预期,通常与设备本身、系统密封、操作环境或负载等因素相关,可从以下几类原因逐步排查:
密封件(如 O 型圈、油封)老化、开裂,导致泵内漏气(如旋片泵的旋片与缸体间隙过大,无法形成有效密封)。
叶片、转子等运动部件磨损,破坏泵内真空腔的密封性,抽气效率下降。
油式真空泵(如旋片泵):油量不足(无法填充间隙密封)、油质劣化(混入杂质、水分,粘度下降)、油型号错误(如用普通机油替代真空泵专用油,密封效果差)。
无油真空泵(如涡旋泵):泵腔内部污染(灰尘、水汽凝结),影响转子贴合度。
管道焊接缺陷(针孔、虚焊)、法兰 / 接头密封不良(垫片老化、未压紧、型号不匹配,如橡胶垫片用于高真空场景易漏气)。
阀门故障:真空阀门未打开、阀芯磨损、阀座密封面划伤,导致气体从阀门缝隙渗入。
容器本身有裂缝、砂眼,或盖子 / 接口密封不严(如玻璃容器的磨砂口未涂真空脂,金属容器的焊缝泄漏)。
容器内部的部件(如密封圈、观察窗)老化,导致大气渗入。
进气口被异物(灰尘、杂质)堵塞,抽气通路受阻,泵无法有效抽除系统内气体。
系统内持续产生气体(如材料放气:塑料、橡胶等部件在真空下释放吸附的气体;化学反应产气),且产气量超过泵的抽气速率,导致真空度停滞。
环境温度过高:泵体散热不良,导致油温升高、粘度下降,密封性能减弱(尤其油式泵)。
环境湿度大:系统内水汽无法被有效排除(如未装冷凝捕集器),水汽在泵内凝结,破坏真空(水汽会降低油的密封性,或在泵腔形成液封障碍)。
先检查真空泵:确认型号是否匹配需求,更换合格工作介质(如真空泵油),观察泵运行是否有异响(判断部件磨损)。
检测系统漏气:用 “肥皂水法”(涂抹可疑接口,观察是否冒泡)或氦质谱检漏仪定位漏点,更换密封件、修复管道 / 容器。
排除负载与环境问题:清理进气口,检查系统内是否有持续产气源,改善散热、降低环境湿度。
校准真空计:确认测量值准确性,避免误判。
上一篇 : 拉力试验机摆锤位置异常的成因与应对办法